隨著 5 月即將發生的比特幣獎勵減半事件越來越近,美國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 Coinbase 近期開始推動「比特幣即為數位黃金」的說法,發表推文宣傳一篇在 2 月 7 日張貼的部落格文章內容指出「比特幣獎勵減半」以及隨之而來的「比特幣供應率降低」,將會是進一步鞏固比特幣做為數位黃金地位的主要原因。

稀缺性創造價值

自從金本位制度在 1971 年瓦解後,美元的價值便已下滑,而以美元計算的黃金價值則提升逾 4,000%。黃金因為相對稀有且難以取得,所以比銅等類似金屬的價值更高。

基於這樣的概念,比特幣被設計成像黃金一樣稀少,而且透過利用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進行挖掘,進一步讓比特幣更難以取得。然而,比特幣可透過特有的數位傳輸管道進行移轉,這一點比黃金更具優勢。Coinbase 結論指出,

比特幣具有無數的科技優點、加速中的發展和成熟中的全球市場,是在數位時代能與黃金相抗衡的價值儲存。

挖礦獎勵減半提高稀有性

比特幣供應量受到設計上的限制,即每一次有一大塊交易形成區塊後,就會有新的比特幣被製造出來做為獎勵,不過按設計制度,最初挖掘出每一區塊,即能獲得的 50 枚比特幣獎勵,但歷經兩次獎勵減半事件之後,現在每挖掘出一個區塊,也只能獲得 12.5 枚比特幣。

到了 2020 年 5 月,大約每十分鐘所挖掘出一個新區塊的獎勵將降至 6.25 枚比特幣。這將會讓比特幣供應發行率降至每年約 1.7% 的速度。依照衡量新供應量佔總供應量的指標「庫存與流動比」(Stock-to-flow ,S2F)來計算,比特幣在獎勵減半事件後,其庫存與流動比的稀少性將和黃金相同。Coinbase 表示,

黃金的庫存與流動比高於任何其他任何金屬商品,而比特幣也即將跟上這個腳步。

沒需求就沒價值?

倘若市場沒有需求,庫存與流動比的價格預測將失敗,這一法則對法定貨幣與其他任何一種商品皆適用。隨著各國央行增加貨幣供給,經濟有時會繁榮,但如果貨幣供給超過需求,就可能發生惡性通膨。

根據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Global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這類事件帶動市場對黃金與比特幣的避險需求增加,而近期的經濟疑慮也攀抵新高。

Coinbase 指出,這伴隨著比特幣大量的技術優勢和加速中的發展,因此就合理化了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封號。另一方面,Coinbase 和區塊鏈支付業者瑞波公司(Ripple)的高層員工近期合組一個工作團隊,為美國監管當局提供有關鼓勵加密產業創新的政策建議。

延伸閱讀:10,000 美元該拿來投資「黃金」還是「比特幣」?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