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底開始,減產預期就成了行業的主要敘事之一。包括比特幣在內,至少有 12 種數位貨幣都將在今年迎來減產。其中,無論從幣價、市值還是行業地位來看,比特幣的第三次減產都是市場最關心的事情。
從比特幣前兩次減產的歷史數據來看,其幣價在減產前後半年內都會迎來一波較大幅度的上漲。今年 2 月,比特幣成功站上了 10000 美元重要關口,開年一個月的漲幅就超過了 30%,這讓市場對減半後的行情充滿了期待。
但理想中的減產劇本被「黑天鵝」打亂了。
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投資者恐慌情緒持續發酵,比特幣作為風險資產被拋售,幣價先行「減半」跌破 5000 美元,算力跌至 85EH/s 。雖然在超跌後,幣價和算力都有所恢復,但截至 4 月 25 日,7541 美元的收盤價,仍然低於減產前半年的平均值,處於近半年低位,但算力已經恢復至 110EH/s 以上,接近今年幣價高點時的水平。
隨著比特幣分叉幣減產後算力切換至比特幣;豐水期臨近,電費的調整;以及比特大陸和神馬礦機的大算力機器將在減半後投入使用,都會是影響減半後算力的重要因素。而幣價和算力的相對漲幅變化是衡量礦業生存環境的重要參考,如果幣價漲幅大於算力漲幅,那麼礦業處於繁榮階段,反之則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按照目前的幣價和算力來看,兩者的相對變化已經錯位。如果在此基礎上迎來比特幣第三次減產,未來半年礦業將會面臨怎樣的局面?
第三次減產前幣價下跌,算力上漲,挖礦利潤下降
如果將減產前半年(按 180 天統計,不含減產當天)和減產後半年(按 180 天統計,含減產當天)的區間作為一個減產效應週期的話,按照 5 月 10 日為預計減產日來推論,比特幣第三次減產效應期為 2019 年 11 月 12 日至 2020 年 11 月 6 日。
根據 BitInfoCharts 的數據,在減產前半年內,比特幣的幣價從減產效應期開始的 8776 美元漲至最高 10331 美元,此後一路下跌,最低跌至 3 月 16 日的 5005 美元,截至 4 月 22 日,幣價反彈至 6872 美元。比特幣的幣價在減產前半年內下跌了 21.70%,而且目前仍然低於半年內平均水平。
與幣價走勢不同的是,比特幣全網算力仍然呈現出上漲的趨勢。在減產前半年內,比特幣全網算力從減產效應期開始的 97.49EH/s 上漲至最高 133.29EH/s,雖然 3 月中旬隨著幣價突然暴跌,全網算力也回調至最低 85.01EH/ s,但很快算力就恢復至了半年平均線以上。截至 4 月 21 日,全網算力約為 119.13EH/s,較減產效應開始時上漲了 22.19% 。
比特幣第三次減產前半年內,幣價下跌,但全網算力上漲,兩者錯位發展導致挖礦收益下跌,礦業生存環境遭到擠壓。
根據統計,去年 11 月 12 日進入減產效應期時,礦工每天每 T 算力可以獲得的挖礦收益約為 0.154 美元。此後雖然幣價在 2 月初站上 10000 美元關口,但單位挖礦收益卻沒有創新高。隨著幣價暴跌,單位挖礦收益也下跌至每天每 T 算力 0.069 美元的低點。截至 4 月 21 日,預期每天每 T 算力的挖礦收益約為 0.109 美元,仍然低於減產前半年的平均值,半年跌幅約為 29.22% 。
幣價和算力的相對漲幅影響礦業收益
根據 PAData 以往對比特幣挖礦的觀察,幣價和全網算力的相對變化程度是了解礦業生存環境的一個窗口。
從比特幣幣價和全網算力的歷史相對變化來看,幣價和完全算力存在兩種相互關聯,一種是同向變化,即幣價上漲,全網算力也上漲,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關聯,比如 2017 年和 2019 年。反之,幣價和全網算力都下降,歷史上僅今年 3 月暴跌時發生過。
另一種關聯是幣價和全網算力非同向發展,即同時期一個上漲,一個下跌。但假設礦工都是理性人,趨利是挖礦的主要動力,那麼當幣價上漲時,全網算力不太可能下跌。反過來,當個幣價下跌時,全網算力仍然可能上漲,比如 2018 年和當前。這時候全網算力持續上漲的動力可能來自於未來幣價上漲的預期。
雖然挖礦收益還包括交易手續費,但根據 PAData 對 2019 年比特幣鏈上數據的分析來看,交易手續費平均只佔礦工收入的 2.8%,相比於出塊獎勵的收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只考慮幣價和全網算力的不同相對變化,礦業的生存環境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第一種是當幣價上漲,全網算力也上漲時,如果同期幣價漲幅大於算力漲幅,則礦業處於繁榮期,挖礦可以獲得超額利潤;如果同期幣價漲幅低於全網算力漲幅,此時挖礦仍然能獲利,但存量算力博弈會壓縮獲利空間。
第二種生存環境,由於幣價上漲和全網算力下跌基本不可能同時發生,因此這裡排除考慮。
當幣價下跌,全網算力也下跌時就形成了礦業的第三種生存環境,如果同期幣價跌幅大於算力,那麼市場很有可能將大幅淘汰剩餘算力,以維持市場平衡;如果同期幣價跌幅小於算力跌幅,那麼市場又出現了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新的算力將會進入市場。但礦業歷史上還未發過此種情景。
礦業的第四種生存環境是當幣價下跌,但算力增長時,此時幣價的跌幅雖然仍然在礦業的承受範圍內,但挖礦的收益空間被進一步擠壓了,內部競爭會變得激烈,未來算力增長與否取決於礦工對未來幣價走勢的判斷。當前的礦業就處於這種環境,由於豐水期可能降低挖礦成本,且半個月有減半預期,目前的算力並沒有顯現出趨緩的態勢。
第二次減產帶給礦業的紅利大幅減少
從比特幣前兩次減產前後的礦業生存環境變化來看,今年第三次減產後能給礦業帶來超額收益的可能性已經比較低了,或者說難度比較高。
根據統計,第一次減產前半年,比特幣的幣價從 5.24 美元漲至 12.22 美元,漲幅達到了 133% 。同期全網算力從 10.92TH/s 上漲至 25.85TH/s,漲幅達到了 136% 。從幣價和全網算力的相對漲幅來看,第一次減產前半年,減產效應較強,幣價上漲明顯,算力提前佈局,礦業處於第一種環境中,總體繁榮。但由於算力漲幅高於幣價,挖礦的利潤受到擠壓。
減產後半年,幣價從 12.27 美元漲至 128.35 美元,漲幅高達 945% 。同期全網算力從 27.62TH/s 上漲至 104.78TH/s,漲幅約為 279% 。幣價漲幅遠高於算力漲幅,第一次減產後半年,礦業整體獲得超額利潤,生存環境較減產前半年有較大改善。
根據 BitInfoCharts 的數據,第一次減產效應期內,每天每 T 算力的預期收益從 3653 美元上漲至了 5450 美元,漲幅約為 46.56%,最高漲至 13352 美元,最高漲幅約為 265.51% 。
但是到 2016 年第二次減產時,減產效應帶給礦業的紅利已經大幅減少。
第二次減產前半年,比特幣的幣價從 445.54 美元上漲至 649.59 美元,漲幅約為 45%,遠低於第一次減產前半年漲幅。但同期全網算力從 0.89EH/s 上漲至 1.56EH/s,漲幅約為 75% 。雖然第二次減產前半年礦業的生存環境總體和第一次減產前相同,都屬於幣價漲幅低於算力漲幅,總體繁榮,但獲利承壓。不過,第一次減產前半年,幣價漲幅僅略低於算力漲幅 3 個百分點,礦業獲利承壓較小,但第二次減產前半年,兩者漲幅差了 30 個百分點,礦業獲利承壓明顯加大。
第二次減產後半年,幣價從 645.33 美元上漲至 927.98 美元,漲幅約為 43% 。同期算力從 1.65EH/s 上漲至 2.34EH/s,漲幅約為 42% 。幣價漲幅略高於算力漲幅 1 個百分點,礦業獲得超額利潤,但獲得的超額利潤空間比第一次減產後半年要低的多,也即減產後挖礦利潤下降。而且如果根據 PAData 早前參考 Coin Metrics 校正後幣價所進行的分析來看,第二次減產後半年的幣價漲幅約為 37%,低於同期算力漲幅,那麼礦業並沒有獲得超額利潤,反而礦業獲利承壓較減產前更大。
根據統計,在第二次減產效應期內,每天每 T 算力的預期收益從 2.15 美元下跌至了 0.85 美元,跌幅約為 60.47% 。
無論參考哪一組數據,都指向了同一種推論,即第二次減產帶給礦業的紅利已經大幅降低了。從前兩次減產數據來看,雖然減產前後半年內,幣價和算力都上漲了,但漲幅已經縮小,表現出一定的邊際形態。而且更重要的是,幣價和算力的相對漲幅在縮小,當漲幅接近時,即使幣價漲幅大於算力漲幅,預期挖礦收益仍然會下降。半個月後即將迎來比特幣第三次減產,在此趨勢下,本次減產後半年礦業將會面臨怎樣局面?
第三次減產後礦業可能面臨的 3 種局面
按照截至 4 月 21 日的數據來看,本次減產前半年幣價下跌了 21.70%,算力上漲了 22.19%,礦業處於生存環境的第四種可能中,此時,礦業的獲利承壓已經較大了。在此基礎上,結合按照前兩次減半的趨勢來看,本次減半後礦業生存環境的理論變化可能有 3 種。
第一種可能的發展趨勢是,假設減半後幣價上漲,那麼根據幣價和算力的歷史走勢,加上正值豐水期,算力大概率也會上漲。假設按照每次減產後半年算力漲幅降低的趨勢,那麼本次減產後半年的算力漲幅可能不會超過第二次減產後 42% 的算力漲幅。按照算力上漲 42% 的極大值推算,如果幣價漲幅超過 42%,那麼礦業必將獲得超額利潤,盈利環境較當前顯著改善。按照 4 月 22 日報收 6872 美元的價格來看,幣價上漲 42% 的價格是 9785 美元。反之,如果幣價漲幅低於或略高於算力漲幅,礦業可能不能獲得超額利潤,同時獲利能力將繼續承壓。
如果不按減產後半年算力漲幅降低的假設推論,而按照今年以來日均增長 0.50% 的算力來推論,那麼減產後半年算力將增長 90.15%,這時礦業必然獲得超額利潤的幣價分界線將在 13056.8 美元左右。
第二種可能的發展趨勢是,本次減產後幣價下跌了,並跌至突破礦業的生存紅線時,比如開機虧本時,那麼算力可能會下降。如果當幣價跌幅大於算力跌幅時,說明市場上仍然有算力盈餘,此時可能會繼續淘汰算力。當幣價跌幅小於算力跌幅時,此時可能會有新的算力重新進入市場,其動力是未來的幣價上漲空間。這裡,算力下跌的幅度大小取決於礦工生存紅線的高低。
比特大陸董事長兼 CEO 吳忌寒不久前在比特小鹿 421 豐水節上表示,其個人觀點是,綜合考慮存量礦機分佈等因素,預測減半後全網算力下降 20% 。如果算力下降,那麼幣價大概率也是下跌狀態,算力下跌 20% 相當於回到去年 11 月的水平,但當前幣價較那時已經下跌了 20% 左右,如果再跌,礦業獲利的承壓會較去年底更大,這對提前加碼佈局減產週期的礦工而言,打擊可能不小。但從長遠看,這或是礦業內部調整的一次機會。
第三種可能的發展趨勢是,本次減產後幣價下跌了,但跌幅並不大,算力仍然在保持增長,但增幅放緩了,如發生 2018 年下半年時的情景。那麼,減產後礦業的生存環境與當前類似,但將更嚴峻。
無論如何,第三次減半,生存還是毀滅,對礦工而言都是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