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F 向拜登捐了 522 萬美元!
11 月 5 日,美國大選的第三天,正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以 264 票的成績暫時領先 214 票的川普,Sam Bankman-Fried(下文簡稱 SBF)向拜登捐款的新聞突然在各個社群平台上流傳開來。有人評論說這些錢「他做空 DeFi 已經賺回來了」,也有人評價他「果真是交易員,什麼都愛押注」。
SBF 最被人所熟知的是他作為 FTX 交易平台創始人的身份,以及接手 Sushi(壽司),明牌做空 DeFi 。有人稱他是 「沒有信仰的天才交易員」,而他則自稱是 「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的信奉者。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以交易員身份起家、今年才 28 歲的區塊鏈新晉傳奇人物。
從物理到交易員,職業生涯大轉折
SBF 出生在美國舊金山灣區,父母都是史丹佛大學的法學教授。
2010 年,SBF 以優異的成績順利地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物理。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物理學術路線並不適合他,但對於充滿未知的未來,他也感到迷茫。
機緣巧合下,他接觸到了專注大學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非營利性組織 80000 Hours 。 80000 Hours 奉行的是「有效利他主義」,即以改善世界、對世界產生持久的積極影響為目的,用理性思維去推導有效的改善方式,並努力實踐。在 80000 Hours 的幫助下,SBF 決定好好發揮自己在數學和定量分析方面技能,短期內傾向於先賺錢。
大學畢業後,SBF 進入了華爾街知名的證券交易公司 Jane Street 做交易員。Jane Street 是一家具有濃厚工程師文化的公司,主營業務是在傳統的金融市場做市商和 ETF 套利,在紐約、倫敦、香港均設有辦公室。
SBF 在 Jane Street 工作了三年零四個月,這段工作經歷讓他蛻變成一名優秀的職業交易員,為他日後的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 Alameda 到 FTX,事業版圖不斷擴張
相比傳統金融市場,加密貨幣市場還處於早期,不夠成熟,有很多可以做二級量化交易的機會,所以我來了。
2017 年 9 月,SBF 辭去了 Jane Street 職業交易員的工作。 2 個月後,他完成了團隊組建,成立了二級市場量化交易初創公司 Alameda Research,為頭部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提供流動性。
2018 年、 2019 年的加密貨幣熊市行情,讓很多量化團隊損失慘重,Alameda Research 卻發展得如火如荼,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加密貨幣市場上最大的流動性供應商之一,日交易額達到六到十億美元,幣安、火幣、 OKEx 都是他的客戶。
2019 年 7 月 10 日,幣安交易平台突然出現 7500 枚比特幣的現貨大賣單,Alameda Research 通過量化交易,只花了短短 20 分鐘,就消化了這個巨大的拋壓。整個交易過程被一名 Alameda Research 的員工錄了下來並放到了網上,幣安創始人 CZ 看後也發推文點贊。
2019 年 5 月 1 日,SBF 創立的第二家公司——FTX 交易平台正式上線,服務範圍包括場外交易、期貨、指數和現貨交易,總部位於加密貨幣監管環境更為友好的香港。 Alameda Research 則順理成章地為 FTX 做市商,為其提供流動性。
2019 年 12 月 20 日,幣安宣布完成了對 FTX 交易平台的戰略投資,彼時 FTX 交易平台上線還未滿 8 個月的時間。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早已是一片紅海,流量主要被幾家大型交易所把持。新晉的 FTX,通過差異化競爭策略和持續的創新,在一片紅海中開闢出了自己的領地。
除了 Alameda Research 和 FTX,SBF 還組建團隊,推出了基於 Solana 公鏈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Serum DEX。 Serum DEX 剛上線一周,就獲得了歷史悠久、業績輝煌的全球頂級高頻交易公司 Jump Trading 的投資。
此外,SBF 今年還以 1.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加密資產管理工具 Blockfolio,這筆交易是目前加密貨幣史上的第六大收購。
從 Alameda Research 到 FTX 、 Serum DEX 、 Blockfolio,SBF 的版圖正在不斷擴大。
浮虧 1300 萬美元,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今年 2 月,有人發現 Alameda Research 在 Bitfinex 交易平台的合約帳戶浮虧了 1300 多萬美元。頓時,社群裡一片質疑聲,先是有人質疑 SBF 挪用用戶的資產去做合約交易,再接著是眾人嘲笑「巨鯨」也會被市場收割。
也有一些「懂行」的網友為 SBF 辯護,說「別擔心,他在其他平台賺更多」、「你可能不知道,Bitmex 盈利排名前十的帳戶有 3 個是 FTX 老闆 Sam 的」、「去看下 Bitfinex 和 BitMEX 的資金費率你就知道,他為什麼在 Bitfinex 上要做多對沖了」。
隨後不久,SBF 出來澄清說,做合約的資金是私人資金,另外還在其他平台開了對沖合約。
FTX 交易平台也立即發文《解答| 對沖套利交易策略》,解釋了無論市場上行還是下行,對沖套利交易策略都是盈利的:
Bitfinex 上的比特幣現貨要比其他交易平台上的便宜,所以在 Bitfinex 上做多比特幣更划算。我們在 Bitfinex 上做多現貨,然後在其他的交易平台上做空期貨,平均每天從資金費率中套利 20 個基點。總體來說,我們還是因為期貨資金費率實現了盈利。
這事雖然告一段落,但還是有一小部分人隱隱擔心:如果有一天,SBF 在其他地方的倉位被爆了,需要不斷補倉,就算現在沒用用戶的資金,以後一定不會用嗎?誰在監督呢?畢竟交易平台的內部轉帳我們又看不到。
玩轉 Sushi,做空 DeFi
在今年下半年的 DeFi 流動性挖礦熱潮中,SBF 把交易員對資金的敏銳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大多數人還沒有察覺到 DeFi 趨勢的時候,FTX 就推出了 DeFi 指數;SBF 本人也是第一時間參與各種 DeFi 挖礦項目。
在這場 DeFi 狂歡中,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Uniswap 的表現尤為亮眼,想要分叉 Uniswap 、搶奪流量的項目數不勝數,其中反響最大的是 SushiSwap(壽司)。一位暱稱為 Chef Nomi 的匿名程序員分叉了 Uniswap 的代碼,並借鑑 YFI 的 Token 分配機制,激勵 Uniswap 的用戶將 LP Token(流動性挖礦的憑證)存到 SushiSwap 參與二次挖礦。
因為 SushiSwap 有 Token SUSHI 的獎勵,所以短短幾天,就有超過一半的 Uniswap LP Token 被存入到 SushiSwap,正當市場對 SUSHI 狂熱的時候,SUSHI 卻遭遇到了創始人的瘋狂砸盤。
9 月 5 日晚上,Chef Nomi 將分配給生態系統開發的一部分 SUSHI Token 兌換成了 17971 枚以太幣,並聲稱將 SUSHI 兌換成以太幣後,他就可以不再關心幣價,可以專注於遷移了。同時,Chef Nomi 又將此前用於流動性挖礦的 2 萬枚以太幣全部撤回。
Chef Nomi 此舉不僅讓 SUSHI 的價格在短時間內下跌超過 50%,更是激起了社區裡其他人的強烈不滿,大家紛紛指責 Chef Nomi 是個「騙子」,準備「跑路了」。
9 月 6 日,Chef Nomi 突然宣布將 SushiSwap 的控制權(即私鑰)交給 SBF 。事後,SBF 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說:
我完全被驚呆了!當時,我在辦公室的懶人沙發上睡著了,有人大喊著叫醒我。這一切發生得太離奇了!
SBF 扮演了 SushiSwap「拯救者」的角色:
我很快就意識到,如果沒有人去做任何事情,SUSHI 就會死掉。
首先,SBF 在社區裡發起了多重簽名投票,將 SushiSwap 的控制權分配給 9 個人,以後的任何行動都需要 9 位多重簽名成員中至少 6 位的簽名。
其次,為 SushiSwap 的遷移保駕護航。 9 月 9 日,代碼經過審計後,Sushiswap 正式激活遷移。一天后,SBF 發推文表示遷移完成,將近 10 億美元的資產轉移到了 Sushiswap 。第二天,Sushiswap 的鎖倉量暴漲 46.15 %,觸及 15 億美元大關,首次躋身 DeFi 協議鎖倉量第一名。
後來的事情很多人或許都知道,Sushi 套了不少人,而 Uniswap 通過發行 UNI Token 進行了反擊,鎖倉的加密資產規模再次爆發式增長。寫文時,Uniswap 的鎖倉量達到了 30.1 億美元,Sushiswap 則跌落至 DEX 類別中的第四名。
10 月,DeFi 的流動性挖礦熱潮逐漸褪去,很多項目的年化收益率從之前的百分之幾百跌至百分之十幾,嗅覺敏銳的 SBF 開始借幣做空。
10 月 6 日,SBF 借了 165 個 YFI 到中心化交易平台砸盤。除了 YFI 之外,UNI 、 Link 等 DeFi 項目也都遭到了 SBF 的借幣做空。
對於做空 DeFi Token,SBF 表示,自己並不是心存惡意,只是單純覺得價值被高估了,當市場暴跌時,他又會從恐慌賣家手中購買自己認為低估的 Token。
結語
事實上,早在美國大選日之前,SBF 就已經給拜登捐款了,《華爾街日報》在 10 月 28 日發表的一篇名為「It’s a Close Race for CEO Support, Too」的文章中有所報導,只不過區塊鏈自媒體得到的消息比較滯後。
從一名證券公司交易員到創辦 Alameda Research,從 FTX 到 Serum DEX,SBF 所做的一切都圍繞著「交易」。這次通過給拜登捐款,SBF 毫無疑問是想讓自己的「交易」版圖再次擴張。
有人認為:「Sushi 事件,對於某人來說,賺了錢,但卻輸了人品,『爆炸頭』的項目絕對不能碰」,你呢?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 撰文:白話區塊鏈)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