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 (McKinsey & Company) 發表最新調查報告《除了區塊鏈炒作:它還帶來哪些戰略性業務價值?》。金融機構顧問 Brant Carson 在報告中首先揭示了常人對於區塊鏈的 5 大迷思,接著說明其基於 2 大功能的 6 中應用場景。
然而更關鍵的是,Carson 也在報告中分析了區塊鏈所能帶來的戰略性商業價值。
Carson 的分析表明,除了炒作以外,區塊鏈對於企業確實具有戰略價值,在弱化金融仲介的前提下降低商業成本。長遠來看,這將會創造新的商業模式。雖說數位基礎設施和區塊鏈服務(BaaS)產品的發展降低了實驗成本,但許多公司仍然處於試水溫的階段。
基本上,區塊鏈的可行性因素決定了使用案例的可擴展性和概念驗證得到投資回報的所需時間。因此,麥肯錫希望透過其獨特的見解,使企業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區塊鏈所賦予的價值最大化。報告中的末端提到:市場的主導者應該將區塊鏈解決方案建立起來,而且要立即採取行動。以下將為大家說明報告中分析的「區塊鏈三大戰略價值」。
一、區塊鏈不一定要「脫媒」才能創造價值
現有的機構可以透過區塊鏈降低成本和交易複雜性,提高透明度和防止欺詐,這些利益動機只會讓制裁勢力更仰賴於區塊鏈,而不是被迎頭趕上。
如果市場參與者已經調整運營模式以備從區塊鏈中獲益,並將這些益處傳遞給他們的消費者,那麼市場新生兒的入口將會依然狹隘。因此,現有企業整合區塊鏈技術的速度,將是去中心化規模的決定性因素。
在麥肯錫看來,最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成功是彈性化較高的認可制區塊鏈 (Permissioned Blockchain),並不是公有鏈 (Public Blockcahin) 。 因為像比特幣這種沒有中央機構管理的公有鏈,是「徹底性去中心化」的主要推動力。 反之,認可制區塊鏈被託管在特定的運算網絡上,具有受控制的訪問和編輯權限。
「私有鏈、認可制區塊鏈可以讓將大小企業的商業價值最大化。」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勢力仍可保持其中央當局的地位,或與其他市場參與者共同分享利益。鏈內的參與者可以獲得安全的共享數據,同時可控制共享的內容、對象及時間。
長遠來看,現有企業適應和整合區塊鏈技術的程度將是「脫媒 (Disintermediator)」規模的決定性因素。
二、區塊鏈的短期戰略價值主要在於降低成本
在運營模式方面,區塊鏈會帶來強大的發展潛力,其最初的影響會是提高運營效率。通過剔除中介和保存紀錄、交易對賬的人工管理資源,各界企業可以從區塊鏈的應用中減少更多成本。基於 90 多個用例的財務影響量化分析,麥肯錫估計企業在短期內將會有約 70% 的利潤值是從降低成本而來,其次是創收和資本寬減。
有鑑於基本功能的本質,有些產業更適合使用區塊鏈解決方案,例如:金融服務、政府和醫療保健。跟金融服務的核心功能相似,區塊鏈可以驗證和轉移財務信息,特別是在跨境支付和貿易融資方面更甚於傳統金融服務。事實上,澳洲、歐洲和北美大約有 90% 的主要銀行已經在試驗或投資區塊鏈。
至於政府機構方面,相關單位可以通過區塊鏈基礎設施,創造關鍵記錄保存和驗證的功能,以節省大量的行政管理資源。公共數據通常是被獨立開來的,在政府監管機構和企業人民之間也是不透明的。許多公部門的應用,例如基於區塊鏈的身份記錄,將成為更廣泛的解決方案和標準。「經過統計,目前超過 25 個國家政府正在積極開展由初創企業支持的區塊鏈試點項目。」
在供應商、患者、保險公司和研究人員之間,區塊鏈可以是開通數據交換可用性的關鍵。基於區塊鏈的醫療記錄不僅可以提高行政效率,還可以讓研究人員獲得醫學研究所需的病史紀錄。智能合約也可以讓患者更能掌握他們的數據,甚至可以將這些數據的訪問商業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區塊鏈的價值將從降低成本轉向實現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收入方式。最具變革性的用例之一是創建去中心化且安全的數位身份 ,它可用於消費者身份、 KYC 等相關服務。
三、實質落地應用或需三到五年
在商業可行解決方案被大規模部署的情況下,區塊鏈的戰略價值才有可能被實現。針對特定行業 90 多個用例的可行性,麥肯錫分析出 4 個關鍵因素:法規、技術、資產和生態系統。儘管許多公司已經在進行區塊鏈的實驗,但由於這些關鍵原因,需要發展到可觀性規模仍需耗時 3 到 5 年的時間。
麥肯錫認為,區塊鏈應用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會是缺乏明確的法規。如果只有一個佔主導地位的政府機構擁有法律地位,那麼建立法規就會相對容易。例如,政府可以直接宣布在區塊鏈上的土地登記是合法記錄。
無論任何技術,都需要不斷發展。關於區塊鏈無法被大規模推廣,最主要的誤解可能是,像比特幣在耗電和交易速度上就為人詬病。然而實際上,技術配置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設計,可以對速度 (區塊大小) 、安全性 (共識協議) 和存儲 (公證人數量) 等等進行選擇。這些權衡意味著區塊鏈的性能在現階段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數據庫,但隨著技術的迅速發展,約束條件將會逐漸減少。
同時,將資產數位化的能力也是因素之一。資產類型決定了區塊鏈功能應用的可行性,在某種情況下,點對點解決方案或者需要整合其他技術。雖然股票等資產可以通過區塊鏈系統進行數位化記錄和交易,但實體商品將需要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和生物測定技術來進行連接。而這種連接會是區塊鏈帳本安全性中的一個弱點,儘管鏈上的記錄不能被竄改,但實體商品或物聯網傳感器的記錄是會發生變化或被覆蓋。
最後麥肯錫認為,區塊鏈還需要一個能正常運轉的生態系統。分佈式帳本技術需要就系統、數據、投資引導方式和監管達成一致。若要解決這個問題,通常需要一位發起人 (如監管機構或行業組織) 當領頭羊。至關重要的是,參與者的戰略性獎勵必須一致,在高度分散的市場中,這會是最艱難的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