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關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話題熱絡,中國「數位人民幣」啟動試點計劃的風聲四起,對此,台灣中央銀行也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將針對 CBDC 出台「測試技術可行性的評估報告」,而後才會進入試驗階段,為將來發行 CBDC 作準備。

台灣央行主張實體貨幣、數位貨幣並存

不過,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灣央行主張「CBDC 不可能完全取代紙幣」,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會是「雙軌並行」,實體貨幣、數位貨幣並存。台灣央行預計技術測試報告出爐後,下半年將委託外部技術團隊,建立一個小規模的實驗平台,並計畫找幾家銀行與非銀行支付機構參與,先在銀行之間進行試驗。

區塊客早前報導,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去年 5 月已成立央行數位貨幣(CBDC)研究計劃專案小組,「正在進行研究和測試」,但他也指出,不應盲目進入無現金社會,在可預見的未來,「現金仍不會消失」,並強調,民眾只要有現金需求,央行就有提供的義務,商家也不得拒收現金。

過去,每當被問及「何時發行 CBDC」時,楊金龍總以「各國不會貿然實施,目前尚未有別國央行發行法定數位貨幣」等理由來作出回應,但隨著「數位人民幣」呼之欲出,催促「台灣跟上時代腳步」的聲音近幾個月來越發嘹亮。

實際上,台灣央行向來對「發行 CBDC」一事抱持謹慎、保守的態度,即便已成立「CBDC 研究計劃專案小組」,但「研究測試」說了將近一年 ,依舊遲遲未有突破性進展,恐將因此落後於其他國家。

台灣央行官員:中國的測試看起來「很陽春」

反觀中國央行的步伐卻呈加快趨勢,先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相繼流出「DCEP 數位貨幣錢包」內測截圖,顯示已開放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網點參與測試。果不其然,數天後便有消息傳出,數位人民幣將迎來首次應用場景落地測試。自今年 5 月開始,蘇州市相城區各區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會有 50% 的交通補貼將通過央行數位貨幣的形式發放,且目前已要求區屬行政單位員工在 4 月結束前,安裝數位錢包。

不過,數位人民幣的一系列舉措似乎並未被台灣央行官員正眼看待。《自由時報》報導指出,台灣央行官員說:

中國的測試算是一個小規模、初步試驗,看起來「很陽春」,參與對象限定地方機關或國有企業員工,且在工商銀行等四大國有銀行有開立帳戶者,當月 50% 交通津貼將以數位貨幣發放。

值得注意的是,數位人民幣在蘇州的試點即便「陽春」,但歸根究底還是踏出了第一步,也將觸角伸向百姓與商企,相較於台灣央行的「技術測試即將出爐」、「先在銀行間試驗」,中國央行早已遙遙領先。

更何況,蘇州只是「四個測試網點之一」,區塊客上週報導,雄安新區的試點工作涉及範圍比蘇州更廣,將以餐飲、零售業者為主專注於「消費場景」,參與業者還包括奧斯卡影城、麥當勞、星巴克、賽百味(Subway)等 19 家業者。

隨著蘇州、雄安等地陸續放消息,相信短期內深圳、成都地區也會有類似的動作逐漸浮現。對此,中信證券預計,數位人民幣很有可能在年內正式上線,中長期投放量或將達萬億規模。

延伸閱讀👉🏻👉🏻👉🏻 陸「天眼」人臉辨識技術業者「商湯科技」助攻「數位人民幣」開發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區塊妹 Mel